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构建形成“12345”党建工作体系,纵深推进“国家—省—校三级”党建示范项目建设,融合学校办学特色建成“一院一品”党建品牌矩阵,总结提炼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书记张勇带领新党员宣誓
“一面旗帜”强统筹,把舵定向稳驭舟
牢牢把住政治方向。全面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校党委会、二级学院党总支会、基层党支部会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持续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师生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牢牢把握学校发展全局,将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统筹部署提质培优、数字赋能、人才培养、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让党建成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制定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关于建立健全落实党建责任制的实施方案》等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责任体系。确保“三张清单”责任落地,落实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党建责任闭环管理,每年组织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将落实党建责任制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考核评议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切实强化政治功能。健全二级学院“两项制度”,修订印发并严格执行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党支部参与议事决策机制,党支部对学生评奖评优、教职工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考核评价等进行政治把关。建立校院二级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掌握基层党建工作动态,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增强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能力。

学校举办青年理论宣讲比赛
“两个标准”抓组织,固本强基护根脉
大力推动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学校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围绕一个目标,建成“五有”党支部;完善一套指标体系,细化6大任务、20个项目、86个评价指标;编发两个规范文本,用好《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党支部工作记实本》,打造党建标准化建设标杆,学校全部党支部均通过标准化验收。
完善党总支、党支部两级标准化考核体系。2021年,学校修订《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并制定印发《二级学院党总支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引领发展等6大任务制定考核指标。党支部标准化考核与职能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党总支标准化考核与各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挂钩,考核得分直接作为年度考核中党建得分,“两个标准”不断向纵深推进。
巩固深化“两个标准”建设成果。坚持“导—督—固”三位一体,巩固提升基层党支部和二级学院党总支标准化建设成果,编发《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导手册》《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党费、党建活动经费和党建专项经费工作手册》等3本标准化实务手册,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规范、全面过硬。
“三力协同”显担当,提质增效筑堡垒
建设三强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务干部“业务强”,全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遴选建设6个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师生党员“党性强”,师生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教师党员“业绩强”,在“双高建设”“提质培优”“三教改革”等工作中取得多项国家级奖项突破。
丰富党建活动内涵,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面向全体党员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已成为学校一年一度的党建标志性活动,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赴省内外红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党员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
构建示范建设工作体系,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从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党员先锋作用三个层面,遴选创建党建工作示范项目,构建形成国家—省—校三级党建示范项目,以示范建设带动党建工作全面提升,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对象3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

“四个载体”聚合力,铸魂育人结硕果
打造“同科理论宣讲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重点打造“钱江潮”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80 90 00”后青年宣讲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乡村、走近群众进行菜单式宣讲,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入脑入心。“钱江潮”理论宣讲工作室入选浙江省首批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
建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校”。推动“课程思政”落地,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落实“精准扶困”“精心扶志”“精细扶智”三大举措,挖掘育人要素,构建协同思政育人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三全育人”模式。“资助育人”列入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项目,《舟行学海,助力成才》等5项案例入选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
深化“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连续15年开展“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评比活动,成功举办全国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周恩来班”校长论坛、第十届“周恩来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多次邀请周恩来邓颖超亲属、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莅临现场参加命名仪式。构建形成“四驱动、三融合、一平台”的“431”伟人精神育人模式,获全国水利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20余项厅级以上荣誉。
牵头全国水利行指委课程思政专委会工作。作为全国水利行指委课程思政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组织会员进行德育研究、成果评选、队伍建设、工作交流等方面搭设平台、架好桥梁、形成纽带。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水利德育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首届水利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并获一等奖1项,成功举办全国水利系统“我学我讲新思想”水利青年理论宣讲活动现场比赛并获全国十佳。
“五向廉动”正生态,源清流长助发展
政治引廉。坚持政治引领,督“第一议题”制度、议事规则执行。贯通联动四责协同,推动制定“五张责任清单”“七张问题清单”闭环管控机制,督促各级“一把手”和领导干部照单履职、规范行权。构建“五层四级”管理框架,凝聚五支队伍合力,将廉政建设全面贯穿到基层党建工作中。
监督护廉。发挥“政治体检”作用,借鉴近年对10个基层党组织巡察经验,开展校内专项检查。督实整改闭环,靶向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厅巡察、纪检组驻点监督、校内巡察、专项检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项监督等相关问题整改落实。强化数字赋廉,推进纪检监督信息化平台及“项目安”监督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智慧监督质效。
制度固廉。从制度上防范廉政和失职渎职风险,健全完善校院两级小微权力清单,通过对人、财、物管理等关键领域工作流程梳理,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推动完善议事决策规则、采购管理、横纵向科研项目管理等制度。
文化润廉。抓品牌,校级层面全面建设“源清流长”品牌,推进形成“一墙一廊一厅一园”廉洁育人环境,二级学院拓展建立“一院一品”。抓教育,深化岗位廉政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教育“六进”融合。
作风促廉。严管厚爱、抓早抓小,开展经常性纪律警示教育,制定运用“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严防严纠严治“四风”,抓实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点正风肃纪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勤廉务实,以优良党风政风家风引领校园新风正气。
